《父子天堂奇癒記》
如果有一天,剛滿18歲的兒子從醫院的昏迷中醒來,告訴你他剛從天堂回來,還見到了17年前過世的奶奶——你會有什麼反應?
回到家後,當你試著更深入詢問,他卻又說自己見到了耶穌、聖經《啟示錄》中描述的四活物,以及天堂裡各樣令人難以想像的場景。更令人震撼的是:當我們一起閱讀《啟示錄》、《但以理書》、《以西結書》時,他的記憶一次又一次被喚醒,不同的經文讓他回想起在天堂所見的種種細節——彷彿經文與天堂之間,有著奇妙的呼應與印證。
新耶路撒冷的十二城門究竟是什麼模樣?
四活物是否有更多細緻的描寫?
每位基督徒都能進天堂嗎?
那些「不冷不熱」被主吐出的人,將來會住在哪裡?
生命冊與羔羊的生命冊,是同一本書嗎?
「得勝者」一定得是殉道者嗎?
天堂裡的人是如何彼此溝通的?
將來復活的身體到底擁有什麼樣的能力?
為什麼去過天堂的人不再懼怕死亡?
天堂,也許沒你想像的那麼遙遠。
對某些人來說,它遠在天邊;
但對相信的人,它近在眼前。
這不只是一段關於天堂的奇遇記,
更是父子同行、靈魂得醫治的「奇癒記」。
推薦序 1
近四十年前,我擔任橄欖基金會總編輯時,就已意識到主耶穌再來之前,天界與物質界的距離將越來越近,並且會有越來越多的基督徒經歷超然的屬靈體驗。因此,我設立了一個新系列叢書,稱為「屬天奧秘叢書」。這套叢書收錄了關於上天堂、下地獄的經歷、與天使相遇與互動的見證、靈界中的經歷以及與主相會的體驗等等。
Scott 牧師在本書中記錄了他與兒子的屬靈經歷,與該叢書中其他著作的內容互相呼應,也印證了主再來的日子近了。正如主耶穌第一次降臨前後,天使頻繁向聖徒顯現,初代教會的信徒也經歷了各種超自然的作為。
多年前,愛德華·米勒牧師曾推薦我閱讀 Howard Pittman 牧師的書。Pittman 是一位浸信會的雙職牧師(警察兼牧師),在其著作《我到過天堂門口》中記載,五十多歲時他生命垂危,靈魂離體來到天堂珍珠門外。他聽見門內傳來美妙的敬拜聲,並大聲呼求進入天城,但門內的天使告訴他生命冊上沒有他的名字,不能進去。當他再三辯稱自己的牧師身份及諸多善行時,城內傳來主耶穌威嚴的聲音說:「你所做的,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成就感,不是出於愛我。」他當下被聖靈深深感動,在天堂門口痛悔。
約翰·衛斯理曾宣講「第二次恩典」,認為稱義與重生只是進入信仰的起點,還需尋求神賜下第二次恩典,使人進入「成聖」的層次,方能蒙神喜悅。自十九世紀末,「開西靈命進深」運動也強調「得救」與「得勝」的區別。這樣的教導在普世教會已流傳將近 150 年,而 Scott 牧師所提出的「兩本生命冊」之見解,也與之遙相呼應。
一般基督徒當中,有軟弱的,也有剛強得勝的,這是普遍現象。然而,Pittman 牧師的經歷提醒我們,從事聖職的牧者中,其實存在著「工具」與「器皿」之分。馬太福音 7:22-23 記載:「當那日,必有許多人對我說:『主啊,主啊,我們不是奉你的名傳道,奉你的名趕鬼,奉你的名行許多異能嗎?』我就明明地告訴他們說:『我從來不認識你們,你們這些作惡的人,離開我去吧!』」這段經文說明,即使是能力強大的傳道人,若與主沒有真實、緊密的生命關係,也終將被主拒絕。他們或許利用神所賜的恩膏與權柄,完成許多有果效的事工,甚至獲得名聲與利益,但神只是把他們當作神國擴展的「工具」,主再來後,這些工具將被棄置。
然而,也有一些傳道人敬虔生活,熱誠服事,神蹟奇事隨著他們的事工,例如布永康牧師、海蒂·貝克牧師等。相信他們在面見主時,將會聽見主說:「好,你這又良善又忠心的僕人,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,我要把許多事派你管理;可以進來享受你主人的快樂。」(馬太福音 25:21)
這些傳道人,就是主所喜悅的「器皿」。正如提摩太後書 2:21 所說:「人若自潔,脫離卑賤的事,就必作貴重的器皿,成為聖潔,合乎主用,預備行各樣的善事。」願這節經文,成為所有閱讀本書之人的努力方向與目標。
—— 朱柬 牧師
卓越領袖神學院 兼任講師
近四十年前,我擔任橄欖基金會總編輯時,就已意識到主耶穌再來之前,天界與物質界的距離將越來越近,並且會有越來越多的基督徒經歷超然的屬靈體驗。因此,我設立了一個新系列叢書,稱為「屬天奧秘叢書」。這套叢書收錄了關於上天堂、下地獄的經歷、與天使相遇與互動的見證、靈界中的經歷以及與主相會的體驗等等。
Scott 牧師在本書中記錄了他與兒子的屬靈經歷,與該叢書中其他著作的內容互相呼應,也印證了主再來的日子近了。正如主耶穌第一次降臨前後,天使頻繁向聖徒顯現,初代教會的信徒也經歷了各種超自然的作為。
多年前,愛德華·米勒牧師曾推薦我閱讀 Howard Pittman 牧師的書。Pittman 是一位浸信會的雙職牧師(警察兼牧師),在其著作《我到過天堂門口》中記載,五十多歲時他生命垂危,靈魂離體來到天堂珍珠門外。他聽見門內傳來美妙的敬拜聲,並大聲呼求進入天城,但門內的天使告訴他生命冊上沒有他的名字,不能進去。當他再三辯稱自己的牧師身份及諸多善行時,城內傳來主耶穌威嚴的聲音說:「你所做的,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成就感,不是出於愛我。」他當下被聖靈深深感動,在天堂門口痛悔。
約翰·衛斯理曾宣講「第二次恩典」,認為稱義與重生只是進入信仰的起點,還需尋求神賜下第二次恩典,使人進入「成聖」的層次,方能蒙神喜悅。自十九世紀末,「開西靈命進深」運動也強調「得救」與「得勝」的區別。這樣的教導在普世教會已流傳將近 150 年,而 Scott 牧師所提出的「兩本生命冊」之見解,也與之遙相呼應。
一般基督徒當中,有軟弱的,也有剛強得勝的,這是普遍現象。然而,Pittman 牧師的經歷提醒我們,從事聖職的牧者中,其實存在著「工具」與「器皿」之分。馬太福音 7:22-23 記載:「當那日,必有許多人對我說:『主啊,主啊,我們不是奉你的名傳道,奉你的名趕鬼,奉你的名行許多異能嗎?』我就明明地告訴他們說:『我從來不認識你們,你們這些作惡的人,離開我去吧!』」這段經文說明,即使是能力強大的傳道人,若與主沒有真實、緊密的生命關係,也終將被主拒絕。他們或許利用神所賜的恩膏與權柄,完成許多有果效的事工,甚至獲得名聲與利益,但神只是把他們當作神國擴展的「工具」,主再來後,這些工具將被棄置。
然而,也有一些傳道人敬虔生活,熱誠服事,神蹟奇事隨著他們的事工,例如布永康牧師、海蒂·貝克牧師等。相信他們在面見主時,將會聽見主說:「好,你這又良善又忠心的僕人,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,我要把許多事派你管理;可以進來享受你主人的快樂。」(馬太福音 25:21)
這些傳道人,就是主所喜悅的「器皿」。正如提摩太後書 2:21 所說:「人若自潔,脫離卑賤的事,就必作貴重的器皿,成為聖潔,合乎主用,預備行各樣的善事。」願這節經文,成為所有閱讀本書之人的努力方向與目標。
—— 朱柬 牧師
卓越領袖神學院 兼任講師
推薦序 2
張牧師住在新北,我住雲林,卻因主奇妙的帶領,兩次的相遇,留下深刻的印象,尤其第二次是接待張牧師來雲林走禱,有較多相處,從言談之間獲益良多,也聽到他兒子以撒受癲癇之苦,卻能去天堂,一窺堂奧。
他們父子都相信在神那裡有兩本生命冊。如果把聖經裏頭的生命冊看作名冊,在天上有得救者名冊和得勝者名冊,就像學校有入學名冊和畢業名冊,在畢業名冊上的名字一定出現在入學名冊上,但是在入學名冊上的名字不一定出現在畢業名冊上。兩者的差別在於是否完成所有學校的要求。同樣地,得救名冊上記載進入基督信仰起點的名單,而得勝名冊上記載是否經過成聖的過程,活出信仰滿足主心意的名單。
我很高興知道以撒去了天堂,清楚描述啟示錄裏面的情節,好像畫面的解析度被提升,使人看得更清楚。
啟示錄是主賜給使徒約翰的啟示,把主再來必要快成的事都證明出來,我再三研讀後,聖靈引導我注意解開這書卷的關鍵句是「我在聖靈裏」(註:中文和合本翻譯成我被聖靈感動),一共出現四次,分別是1:10, 4:2, 17:3, 20:10,使徒約翰這四次在聖靈裏清楚道出主再來時要發生的四幕,分別是:
第一幕:教會被審判(參看彼前4:17)。
第二幕:世界被審判。
第三幕:靈界被審判,最後被毀滅的仇敵就是死(參看林前15:24-26)。
第四幕:不再有死亡,新天新地,聖城耶路撒冷從天而降,主掌權到永遠。
我提供這個領受,希望能結合張家父子的領受,有助於瞭解啟示錄,因為不少人認為是很難瞭解的一卷書。
—— 紀志煌 牧師
前台灣浸信宣道會神學院長,現在回鄉種田
張牧師住在新北,我住雲林,卻因主奇妙的帶領,兩次的相遇,留下深刻的印象,尤其第二次是接待張牧師來雲林走禱,有較多相處,從言談之間獲益良多,也聽到他兒子以撒受癲癇之苦,卻能去天堂,一窺堂奧。
他們父子都相信在神那裡有兩本生命冊。如果把聖經裏頭的生命冊看作名冊,在天上有得救者名冊和得勝者名冊,就像學校有入學名冊和畢業名冊,在畢業名冊上的名字一定出現在入學名冊上,但是在入學名冊上的名字不一定出現在畢業名冊上。兩者的差別在於是否完成所有學校的要求。同樣地,得救名冊上記載進入基督信仰起點的名單,而得勝名冊上記載是否經過成聖的過程,活出信仰滿足主心意的名單。
我很高興知道以撒去了天堂,清楚描述啟示錄裏面的情節,好像畫面的解析度被提升,使人看得更清楚。
啟示錄是主賜給使徒約翰的啟示,把主再來必要快成的事都證明出來,我再三研讀後,聖靈引導我注意解開這書卷的關鍵句是「我在聖靈裏」(註:中文和合本翻譯成我被聖靈感動),一共出現四次,分別是1:10, 4:2, 17:3, 20:10,使徒約翰這四次在聖靈裏清楚道出主再來時要發生的四幕,分別是:
第一幕:教會被審判(參看彼前4:17)。
第二幕:世界被審判。
第三幕:靈界被審判,最後被毀滅的仇敵就是死(參看林前15:24-26)。
第四幕:不再有死亡,新天新地,聖城耶路撒冷從天而降,主掌權到永遠。
我提供這個領受,希望能結合張家父子的領受,有助於瞭解啟示錄,因為不少人認為是很難瞭解的一卷書。
—— 紀志煌 牧師
前台灣浸信宣道會神學院長,現在回鄉種田
推薦序 3
每當我創作出一首詩歌,看看四週,竟然沒有一個人,但是,我明明有聽到唱詩歌的聲音。憑著自己低等的學歷,看不懂簡譜與五線譜,活生生地,歌詞真的從我的手中寫出來,歌譜音樂也一起跟著響起。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情形產生呢?是奇蹟嗎?還是尚未從夢境中醒來,我自己不明白,也沒有人能夠肯定地告訴我答案。
聖經約翰福音十四章21節:「有了我的命令又遵守的,這人就是愛我的;愛我的必蒙我父愛他,我也要愛他,並且要向他顯現。」這句話最真實不過了,特別是發生在天真單純的小孩子身上,因此,我們不難發現,神的話正在用自然人無法理解的方式,向世人展現祂的存在與恩賜。聖經路加福音十八章17節耶穌說:「我實在告訴你們,凡要承受神國的,若不像小孩子,斷不能進去。」信而受洗必得救,附帶條件,是人的正直與單純。
曾經聽張牧師講訴兒子看到天堂的情景,當下,我覺得聽聽就好,但我很用心聽,沒想到,我彷彿進入意境裡面,真實,美麗。讀者不妨用心看看小孩子的真實經歷,上帝藉著他,正在向你啟示什麼?一種充滿期待的吸引力,或是從過去對死亡的恐懼,轉變成的甜美的嚮往。盼望這本書真實的見證,帶給您對天堂一角的正確認知,春暖花開的芳香,無限的美好。
—— 林和成 牧師
《宣教的中國》、《相約在主裡》創作者
每當我創作出一首詩歌,看看四週,竟然沒有一個人,但是,我明明有聽到唱詩歌的聲音。憑著自己低等的學歷,看不懂簡譜與五線譜,活生生地,歌詞真的從我的手中寫出來,歌譜音樂也一起跟著響起。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情形產生呢?是奇蹟嗎?還是尚未從夢境中醒來,我自己不明白,也沒有人能夠肯定地告訴我答案。
聖經約翰福音十四章21節:「有了我的命令又遵守的,這人就是愛我的;愛我的必蒙我父愛他,我也要愛他,並且要向他顯現。」這句話最真實不過了,特別是發生在天真單純的小孩子身上,因此,我們不難發現,神的話正在用自然人無法理解的方式,向世人展現祂的存在與恩賜。聖經路加福音十八章17節耶穌說:「我實在告訴你們,凡要承受神國的,若不像小孩子,斷不能進去。」信而受洗必得救,附帶條件,是人的正直與單純。
曾經聽張牧師講訴兒子看到天堂的情景,當下,我覺得聽聽就好,但我很用心聽,沒想到,我彷彿進入意境裡面,真實,美麗。讀者不妨用心看看小孩子的真實經歷,上帝藉著他,正在向你啟示什麼?一種充滿期待的吸引力,或是從過去對死亡的恐懼,轉變成的甜美的嚮往。盼望這本書真實的見證,帶給您對天堂一角的正確認知,春暖花開的芳香,無限的美好。
—— 林和成 牧師
《宣教的中國》、《相約在主裡》創作者
關於作者
史考特張(Scott Chang)全心致力於向全球華人社群傳揚福音,並以個人見證與屬靈啟示激勵信仰為己任。他擁有超過十年的台灣宣教經驗,並在教會事工及跨文化溝通方面累積了豐富的背景。他一生的使命就是透過福音的轉化力量,搭建理解與交流的橋樑。
出生並成長於台灣,13歲時移居美國,在那裡生活了24年,隨後以宣教士身份返回台灣。他的雙重文化成長背景以及精通中文與英語的能力,使他能夠優雅且有效地跨越文化差異。史考特擁有魏格納大學(Wagner University)應用神學學士學位,以及HMI人類行為科學學位,進一步強化他與多元族群交流的能力。
史考特在許多重要的事工上發揮了關鍵作用,包括與「國際動態植堂事工」(Dynamic Church Planting International, DCPI) 合作,在台灣培訓超過400名植堂和領導發展人才。透過與「國際聖經聯盟」(Bible League International, BLI)的合作,協助訓練了超過50間華人教會,運用以聖經為基礎的識字教材,進行英語福音拓展活動,促進當地社區的福音接觸。
他所創立的事工「中華活石文化交流展望協會」(Chinese Cultural Exchange Outreach Association, www.zaorock.org)持續支持駐台長期宣教士,協助他們適應文化變化,並有效履行上帝的呼召。這項工作已幫助無數人以清晰和憐憫的心分享福音。
史考特的最新著作記錄了他兒子以撒(Isaac)所經歷的奇妙天堂訪問,展現出他深刻的信仰與發現之旅。這部極具個人色彩的敘述探討了永恆的奧秘、天堂的真實性,以及耶穌的愛,為讀者開啟了一扇通往屬靈真理的窗戶,揭示我們生命中深遠的信仰力量。
除了事工與寫作外,史考特喜歡與不同城市及宗派的牧師建立聯繫,支持宣教士,並與兒子共度美好時光。他特別珍惜與以撒一起打桌球、泡天然溫泉,以及探索台灣多采多姿的夜市生活。
透過他的著作與事工,史考特邀請讀者深化自己的信仰,擁抱永恆的盼望,並體驗基督堅定不移的愛。讓我們一同踏上這段非凡旅程,聆聽他分享永恆福音的真理,以及從兒子的天堂訪問中所學到的深刻教訓。
張牧師的其他書籍、教導和影片也可在 www.zaorock.org 上找到。若您願意以禱告與奉獻支持張牧師在亞洲的宣教事工,也請造訪同一網站。
史考特張(Scott Chang)全心致力於向全球華人社群傳揚福音,並以個人見證與屬靈啟示激勵信仰為己任。他擁有超過十年的台灣宣教經驗,並在教會事工及跨文化溝通方面累積了豐富的背景。他一生的使命就是透過福音的轉化力量,搭建理解與交流的橋樑。
出生並成長於台灣,13歲時移居美國,在那裡生活了24年,隨後以宣教士身份返回台灣。他的雙重文化成長背景以及精通中文與英語的能力,使他能夠優雅且有效地跨越文化差異。史考特擁有魏格納大學(Wagner University)應用神學學士學位,以及HMI人類行為科學學位,進一步強化他與多元族群交流的能力。
史考特在許多重要的事工上發揮了關鍵作用,包括與「國際動態植堂事工」(Dynamic Church Planting International, DCPI) 合作,在台灣培訓超過400名植堂和領導發展人才。透過與「國際聖經聯盟」(Bible League International, BLI)的合作,協助訓練了超過50間華人教會,運用以聖經為基礎的識字教材,進行英語福音拓展活動,促進當地社區的福音接觸。
他所創立的事工「中華活石文化交流展望協會」(Chinese Cultural Exchange Outreach Association, www.zaorock.org)持續支持駐台長期宣教士,協助他們適應文化變化,並有效履行上帝的呼召。這項工作已幫助無數人以清晰和憐憫的心分享福音。
史考特的最新著作記錄了他兒子以撒(Isaac)所經歷的奇妙天堂訪問,展現出他深刻的信仰與發現之旅。這部極具個人色彩的敘述探討了永恆的奧秘、天堂的真實性,以及耶穌的愛,為讀者開啟了一扇通往屬靈真理的窗戶,揭示我們生命中深遠的信仰力量。
除了事工與寫作外,史考特喜歡與不同城市及宗派的牧師建立聯繫,支持宣教士,並與兒子共度美好時光。他特別珍惜與以撒一起打桌球、泡天然溫泉,以及探索台灣多采多姿的夜市生活。
透過他的著作與事工,史考特邀請讀者深化自己的信仰,擁抱永恆的盼望,並體驗基督堅定不移的愛。讓我們一同踏上這段非凡旅程,聆聽他分享永恆福音的真理,以及從兒子的天堂訪問中所學到的深刻教訓。
張牧師的其他書籍、教導和影片也可在 www.zaorock.org 上找到。若您願意以禱告與奉獻支持張牧師在亞洲的宣教事工,也請造訪同一網站。